一、校准频率
定期校准: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厂家的建议,制定定期校准计划。一般来说,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校准,以确保测试仪的准确性。对于频繁使用的测试仪,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校准。
特殊情况校准:在以下情况下,应及时进行校准:仪器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或搬运后;仪器进行过重大维修或更换关键部件后;发现测试结果异常或不准确时。
二、塑料颗粒密度测试仪校准方法
1.标准物质校准:
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:使用具有已知准确密度的标准塑料颗粒作为校准物质。标准物质的密度值应覆盖测试仪可能测试的密度范围,并且其准确性应得到权*机构的认可。
准备标准物质样品:按照测试仪的要求,制备一定数量的标准物质样品。确保样品的颗粒大小、形状和表面状态与实际测试的塑料颗粒相似,以减少误差。
进行测试并对比结果:将标准物质样品放入测试仪中进行测试,记录测试仪显示的密度值。将测试得到的密度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密度值进行对比,计算出偏差。如果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,则认为测试仪的校准是准确的;如果偏差超出范围,则需要进行调整。
2.仪器内部参数校准:
进入校准模式:按照测试仪的操作说明书,进入仪器的校准模式。不同型号的测试仪可能有不同的进入方式,常见的是通过特定的按键组合或菜单选项进入。
调整参数:在校准模式下,根据标准物质的测试结果,对测试仪的内部参数进行调整。这些参数可能包括传感器的灵敏度、零点校正、量程校准等。具体的调整方法应参考仪器的操作说明书。
重复测试与调整:调整参数后,再次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试,检查偏差是否减小到可接受的范围内。如果仍有偏差,需要进一步调整参数,直到达到满意的校准结果。
